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不要再养画家了”!?

https://www.huajia.cc  2009.02.08 11:18  来源:互联网 发表评论(0)
  著名画家吴冠中对中国现有的画院、美协制度的公开批评,“取消画院,取消美协”、“美协变成衙门了”、“要断奶”的争论愈演愈激,是否应该让美协还原为一个学术团体?还是如吴先生所说的“以奖代养”?——出好作品了,就奖励作品,不奖励这个人?我们需要那么多画院吗?需要那么多美协吗?是谁在养活艺术家?是美协?是生活?是社会?……敬请观看本期来自美术界体制内外的不同嘉宾的各抒己见。(另附吴冠中先生观点如下)

  国家应该养画家吗?美国并不供养画家,法国也只是给一些贫苦的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就好比养了一群鸡,不下蛋。

  我的观点是“以奖代养”,画院由画家自己搞,有好的作品,国家可以奖励。不光美协,包括作协等各种文联的协会,也都应该这样。

  美协的机构现在很庞大,很多人员都是跟美术没有关系的,势必有衙门化的倾向。他们做的事情,对美术家不是很公正。你可以调查一下,所有的美术家,对美协是什么印象?很多美术家都觉得,美协并没有给画家服务。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全国的美协那么多。

  画院里有一级画家,二级画家,凭什么能搞这个呢?画家都在拼这个头衔。我的意思是,这些头衔都不要了。根据你的作品来颁发大奖,这样画家也好,作家也好,他们的精力才能用到作品上去,才能真正出好作品。美国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说,科协制度不取消,中国的科学上不去。都是类似的问题。

  美协是个衙门,文联也是这样。谁都来管文艺,结果文艺上不去!

  美协的权力太大了,制约了画家的创作。画家都要拍美协的马屁——我就给你说穿了吧!各地的画家都想钻进美协,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美协全国都有,画家都得通过美协这个口才能往上走。协会、画院已经成了他们的进身之阶。

  现在的美协、作协和文联这些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这说到底还是一个文艺体制的问题。从层层协会到层层文联,机构庞大,如同一个国家部委。但同时又有一个文化部,这不是重复吗?

  总之,我的最终目的是解放画家,使他们更能进行创作,不搞伪劣假冒,不搞头衔,什么一级画家,二级画家,全世界都没这样分的。什么大师不大师,我看全是废话。

  王明明:著名画家,北京画院院长

  我对画院的认识应该说首先是来自老师,我从小学画,当时画院刚成立时,我就去拜访过陈半丁、李可染、李苦禅等许多老先生,以及后来文革中,下到工厂去指导我们创作的周思聪老师,他们都是画院的画家。我是没有去上过大学的,学画也主要是在画院,以我个人的经历和体验而言:在画院,具体的实践和独立思考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这些也是画院的传统。老先生们从来不干涉我们,而是尽可能的给予我们以帮助、给予我们以具体的指导,有很多东西真不是学校教育所能替代的,例如: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日后辨别是非的首要条件,这些画院教育虽然朴素直接,却很注重培养个性,如李苦禅老师为我示范时就曾写下“我为明明速写,只为增其胆量与魄力,而不以画法限其本能。”这些来自画院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一生珍视。

  今天的画院和过去的画院不一样了,我作为一个画院的画家,摆在第一位的是自己的创作,怎样创作出新的作品。作为画院的领导,摆在第一位的是怎样使画院跟上形势,怎样在新的时代谋求发展。包括画院体制改革,怎样促使画家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怎样促使画家们更好地投入创作,这是一个团队发展的问题。画院这些年一直都在改革,在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譬如用人制度上改革、画家履行签约制、创造宽松的创作环境、画院创作上的新鲜活力的保持,以及通过教学培养新的人才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再用好的作品去影响社会……这种连带的效应不是仅仅用经济价值就能衡量的。例如:我们建北京画院美术馆,就是要让北京具备高品位的美术陈列场所,要将画院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作品更好地展示给大家。其中有许多大师们的精品之作,要用这样一个窗口将画院和画家的价值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起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今年我们将要做几个“大家”的展览(如姚有多先生、任率英先生等),总结大家个人创作历程和经验,向社会展示他们的艺术成就,“大家”供“大家”去研究、总结。包括我们的策划出版的《于非厂先生工笔画集》《20世纪北京绘画史》等等,都是在向社会推广画院的成绩、成果,这些都是有极有意义的工作。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