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范迪安,中国美术的悬疑大片https://www.huajia.cc 2018.12.26 18:42 来源:智评 发表评论(0)
范迪安这次出任中国美协主席,能否让中国艺术从低谷走向高峰,这依旧需要时间……
越是没有功利的审美,你就越能够获得美的魅力和力量,也对美好的世界报以更多的憧憬。 一一范迪安
2018年12月2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范迪安当选为新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入主中国美协,好像爆了冷门,有文章说,范迪安是异军突起的黑马,其实这件事,并非没有先兆,一个月前,也就是11月十几号,范迪安全票当选第六届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其实,从北京的地方协会直接升任到国家级领导岗位,这早已不是先例。
一百年前,我们对油画也不善于欣赏,不能理解,一百年后,是我们要让世界看懂中国画的时候了。 每次重温范迪安的这句话,总让人热血沸腾,中国美协的历次会议也都大谈中国美术梦,铸就美术高峰,无不遗憾的是,这些高峰都在中国画渲染的一纸山水里。 范迪安这次出任中国美协主席,能否让中国艺术从低谷走向高峰,这依旧需要时间…… 1范迪安的当选是一个历史性的结果
在整个体系还是相当封闭的状态下,个人作用是微弱的,范迪安毕竟不是文化政策的制定者,他只是一个执行者,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的审美趣味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美术的发展进程。 范迪安的艺术成就并不显赫,他的创作水平并未达到顶尖水平,范迪安的书法用不着评判,属于业务段位,范迪安的油画却是他的看家本领,范迪安1977—1980年 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后来一直从事油画创作,油画作品参加过多种学术展览。
(范迪安油画作品) 著名艺术评论家丹青飞狐曾评介范迪安的油画:“范迪安的油画,题材立意乏味,肌理层次模糊,色调萎靡不振,画面缺乏灵气和通透感,反映出作者绘画技能的平庸及创造性天赋的欠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去甚远,作品的艺术水准与中央美院院长的头衔极不对称。” 中国历届美协的主席都是在画坛独有建树的画家,齐白石、何香凝、吴作人、靳尚谊、刘大为在画坛个个都是名闻遐迩,而范迪安显然要失色得多,即使和其他几位副主席徐立、杨晓阳、何家英等人相比,艺术成就也不如他人,为什么范迪安能拔得头筹,执掌牛耳?
(范迪安油画作品) 中国人用人有很高的技巧,中国领导型的人才往往不是技能型的高手,刘邦文不过张良,武不过韩信,还是可以成就西汉霸业,刘备文不过诸葛,武不过五虎将,也可以鼎立三国,宋江在108将中武学修为平常,仍坐聚义堂第一把交椅。 范迪安的当选其实是一个历史性的结果,有人分析,近几年中国美协几乎没有建树,关键是没有推出有影响力人,范迪安是知名的策展人,国内外有深厚的人脉资源,利用范迪安先生的策展能力和资源,分分钟可以将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家培养成享誉中外的大师巨匠,这样一来,中国的美术自然就繁荣昌盛大步向前了。 这就有了像范迪安说的那样,用主渠道的大平台,全面地整体性地与西方对话。 2范迪安负向度分析 范迪安2005—2014年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主持中国美术馆工作后,参观人数确实增加不少,一是人们审美需求的上升,另一个是国家提出了免费参观的强制性规定,但是能引爆全国、轰动世界的美术大展几乎没有,很多展览也令人失望,有些主题展用画面宣传党的政策,基本与艺术无关,有些展览缺少真正的创新,有些作品虽有创新却缺乏艺术的深度。 范迪安2014—2018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也没有看见中央美院推出什么惊世之才,当然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范迪安个人却有不少的风波,西方媒体泛以“门”这个词来隐指“丑闻”,2009年,打假英雄司马南曝出“范迪安剽窃门”,2010年,“范迪安剽窃门”升级,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有人指责范迪安的文章是“综合材料”多有抄袭。2013年,网上又爆出范迪安的“拉链门”,说范迪安与85后女研究生有染,这女生还说范迪安与4名女性有性关系,其中包括艺术院校的在校生。克林顿因“门”下台,范迪安总不会因“门”登堂入室吧,所以,我相信这些事件都是恶意炒作。 总之,搜索一下百度,竟然出现这样的辞条“范迪安不是好人”、“范迪安书法低劣”、“范迪安拉链门”、“范迪安剽窃”,艺木圈的潜规则似乎成了一个新一轮美协主席的注脚。让人鱼鲠在喉,非常不舒服。 3范迪安的两种可能 范迪安主持中国美协工作,一直有两种可能,要么好,要么更乱。 我想起范迪安一直力挺王冬龄的书法。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身是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这些年,他一直探索“乱书”,王冬龄的字看上去就是一团乱麻,无法辩识。范迪安却看懂了王冬龄的抽象艺术和写意精神,范迪安当中国美术馆馆长时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王冬龄书法展览,王冬龄举办过多次个展,范迪安都是策展人,范迪安还多次公开发表讲话力挺王冬龄。
(王冬龄书法) 我十分钦佩范迪安的胆略,他能在众多的质疑声中,坚守自己的审美原则,这种人掌控某种权力时,要么是在乱象丛生的环境中乱上加乱,要么是真的在乱世中找到了光明的前景。 4范迪安的正向度分析
范迪安能当选中国美协主席,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范迪安有很大的宽容度,范迪安曾经说,今天不管从事哪一项工作,都要有一种宽阔的胸怀。我一直很信奉中国的一句古训“有容乃大”。“容”就是要把不同的创作、不同的方式都能关照到。 范迪安这种宽容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说,范迪安先生是位智者。他说:“随着我们社会文化宽容度的增加,随着人们在美的观念上更加个性化。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就越来越能够容忍或者说承认各种存在,彼此的欣赏是审美很重要的出发点。” 范迪安有很强的鉴赏力,范迪安的审美判断力来自他对美术史的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国大多艺术官员缺少审美,只看得懂自己的画,看不懂别人的画。范迪安说:“当我们面对艺术的大千世界,困惑总是多于欣然接受,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是我们可能自身的整个艺术知识还不够完全支撑。第二个的确是有一些被称作艺术家的人,可能没有真正的从事艺术的研究。” 范迪安还有很高的艺术悟性,这种悟性是一种审美直觉,他去过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他能感觉梵高当年画的那些乌鸦还在飞,他能看到自己和梵高在同一个视觉、视点看到的同一片麦田和天空。范迪安还能感觉自己经常与石涛对话,这种与伟大艺术家具有相同审美经验的人,就只剩下艺术表现技法的问题了。 5范迪安留下的仍是一个悬念 到现在我仍然对范迪安有两大疑虑,一是当代与传统,范迪安关注点在当代绘画,他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更多的是20世纪现当代美术史的研究,这个时候的画品,已经有很多东西融合的东西,在国画黑能闻到油画的味道,纯粹的传统研究还需要深度的挖掘;二是东方与西方,范迪安一直受西画影响,受西方绘画的技法、材料、观念影响很深,要想让世界看懂中国画,然后影响世界,这的确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程。 范迪安一直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当代化转换,而不是当代艺术向传统艺术回归,所以我怀疑范迪安领导下的书画家还有多少人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和中国传统的艺术品质。
在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著名画家陈丹青曾经断言,绘画已经死了!“图像世界已对美术的形象创造和形式开拓带来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艺术的感知方式形成冲击。”(范迪安语) 美术创造如何回到感知世界的原点,中国美术如何立于世界美术之林,中国美协无疑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市场化的书画市场,大家都在纷纷捞钱,大多书画家越是想钱越没有钱,少数艺术家赚了不少钱而是想赚更多的钱,如何领导好这支由巨富和超贫的艺术家组成的队伍,范迪安留给人们的仍是一个悬念。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看到范迪安关于中国美协的“未来成长计划”,但我们依旧期待,范迪安出任中国美协主席后,能带领广大美术工作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世界美术发展作出有文化影响力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