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美术圈“十问”——十大热词带你重温热力场

https://www.huajia.cc  2020.01.02 19:54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互联网时代,信息飞速,热点或许会被新热点取代,但被信息包围的我们,可以参与时代,讨论热点,留下思考。翻找记忆,以时间倒序,带你回顾2019的美术圈十大热力场。这些热点事件,你当时是否有参与讨论?时至今日回顾,是否又会有新的思考与答案?

  一、香蕉(2019年12月14日,第4-5版)

  2019年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博会现场,一根香蕉吸引了观众的关注,短短几天风靡社交圈——一截胶带把一根普通香蕉粘到墙上,这是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作品,取名《喜剧演员》。这件作品售价十余万美元,共3个版本,都配有收藏证书。前两个版本被收藏,第三个版本则被另一位艺术家戴维·达图纳在现场“吃”掉了。一根香蕉是不是艺术品?一根有了证书的香蕉值不值12万美元?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二、基弗(2019年12月7日,第15-16版;

  12月21日,第10版)

  11月18日,MAP收藏机构的负责人陈涂(Maria Chen Tu)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一时间关于德国艺术家基弗、吕佩尔茨“24亿作品丢失”的事件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成为一次跨国的艺术事件。实际上,这场艺术圈巨大龙卷风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3年前,2016年底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基弗在中国”展览首站。临近展览开幕,基弗强烈发声,称自己并不认可本次展览。之后的3年,“基弗展”又巡回南京、山东、湖南等地,直至作品“丢失”。而处在这场旋风中心的,是这批作品的原收藏机构MAP,以及中国巡展的“投资方”德国贝尔公司。作品丢没丢?作品怎么样了?事件将如何进展?这场艺术圈“罗生门”你关注了吗?

  三、被盗(2019年12月7日,第17版)

  当地时间11月25日凌晨,德国德累斯顿绿穹博物馆(Dresden Green Vault Museum)发生重大案件,价值10亿欧元的珍贵珠宝遭窃。短短十几分钟,从闯入偷盗,到消失人海,窃贼作案有组织又迅速,仿佛“惊天魔盗团”。这是二战以后最大的博物馆盗窃案,被窃藏品暂未被追回。震惊之余,一个巨大的问号浮现:用来保存人类最宝贵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到底安不安全?

  四、照片(2019年11月16日,第2-3版;

  11月23日,第7版;12月21日,第3版)

  11月14日,中国美术奖获奖名单公布,而今年美展上的一些“奇特现象”尤其是“照片画”现象,讨论热度一直不减。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担忧,“制造替代创作”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它犹如一块大石头沉重地压在人们心头,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艺术家,请尊重艺术作品的生命属性。绘画与摄影是什么关系?画照片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五、赝品(2019年10月26日,第9-11版;

  11月2日,第4版)

  10月14日,《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一文把开馆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和主要捐赠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吴应骑推上风口浪尖。该文对部分馆藏文物提出质疑,认为一定数量的藏品为赝品。后重庆大学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调查。由于展出大量被文物专家称为“假得荒唐的文物”,目前该馆已关闭。此事件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大学博物馆建设的关注。博物馆是学校的学术形象,本是一件大好事,但不是校园攀比的政绩工程,那么大学应该如何建设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六、申遗(2019年7月13日,第7-10版)

  7月6日,一锤定音,“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文化遗产。从“良渚遗址”到“良渚文化”再到“良渚文明”,从30万平方米的宫城到280万平方米的王城,从631万平方米的外郭城再到1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几代考古人的毕生心血,让这中华第一城的“神王之国”,风姿绰约,屹立东方。

  1000年前看北京,2000年前看西安,5000年前看杭州良渚。良渚这片古老的土地,诉说着一个传奇王国的伟大与辉煌,续写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灿烂华章。良渚在这里,你来过了吗?

  七、抄袭(2019年7月6日,第4-5版;

  3月2日,第5版)

  6月28日,中国美协官网发布一则公告,对2018年度违规申报美协会员行为予以网络曝光,引起业界的较大关注。公告中显示,共有1803人通过网上申报系统提交2018年度新会员申报资料,经各省级美术家协会初审和中国美协终审,共有1192人进入终审公示。其间,经中国美协查实,来自江苏、山东、天津等地区和单位的32名申报者的作品因抄袭被取消会员申报资格。

  而在此前的3月12日,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向媒体发声,他指出中国艺术家叶永青正在欧洲展出的作品与他自己的创作几乎一模一样。而叶永青画作的价格相较希尔文目前的市场价格高出了40倍之多。由于叶永青过去在行业内和艺术市场的高地位,此次抄袭事件关注度空前。

  抄袭风波引发热议,你怎么看待“抄袭”?或许,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抄袭”“山寨”与“学习”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创作者们或许要内心有杆秤,不要一不小心跨过了界限。

  八、撕毁(2019年6月8日,第7版)

  今年佳士得香港的春拍预展闹了心,一件估价150万—250万元之间的清代任伯年立轴作品《淡黄杨柳带栖鸦》惨遭损毁,被一个儿童撕掉了一半。孩子无法理解眼前某件艺术品的多重价值,所以撕画多半是出于无意。但艺术品的破坏,不免让人心疼。

  近些年来,艺术展览中,作品被损毁甚至被偷盗,并非个例,陆续出现的不文明观展现象,个案背后的共性问题,值得人们探讨和深思。如何文明观展?不仅是孩子们,也是成年人们该上的一课。

  九、着火(2019年4月20日,第7版)

  4月15日,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圣母院突发火灾,至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大火才被全部扑灭,令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被烧毁。

  近年来,博物馆火灾事件频有发生,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灭顶之灾”仅仅过去半年,警钟还未停息,世界文艺之都巴黎的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又举世震惊。保护文化遗产不受损坏,这是当下两场大火过后所提出的非常严肃的问题。管理、规章、硬件、软件……如何防范才能保护文化遗产的长久平安?

  十、回家(2019年4月27日,第1版)

  11月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向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移交了两件中国文物,这是土耳其根据国际公约首次向中国移交在土境内的中国文物。11月13日,圆明园青铜马首回归引发热议。中秋节刚过,一场团圆展“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伯远帖》《五牛图》《潇湘图》《祥龙石图》等600余件海外回流中国文物讲述了25段扣人心弦的“回家故事”。4月24日,“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700余件意大利返还中国的文物艺术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每一件文物的回家之路,都凝聚着无数人的默默付出。近几年,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进入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崭新阶段,文物追索返还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流失文物返还的“中国实践”备受瞩目。你最关注哪件“回家”的文物?欢迎与我们聊聊。

  文物回家,人也“回家”,冬日已至,而温暖常在,美术报是读者朋友们永远的家。11月起,美术报推出年度特别策划:2019大型寻访活动——曾经的你们,现在的“我们”。邀请老读者、老朋友们常回家看看。家,是休憩的港湾,是再出发的航站。还记得与美术报发生的过往点滴吗?美术报,等你回家,一同回顾难忘2019,收拾行囊,2020再出发!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