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抗疫绘画的时效与整合

https://www.huajia.cc  2020.03.30 15:10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作为战疫中的绘画,如何表达才能起到关爱的力量,尤其在突如其来的特殊时期,在无法亲临现场,仅仅依靠影像与文字的启迪和“急就章”的呈现,使表达,是入木三分还是浅尝辄止?无疑对战疫的主题创作,是一种智慧与能力的挑战。纵览众多美术纸媒与网展有爱心的速作,其“时效性”与“整合性”的形意契合,是诸多佳作中的“亮点”。

  面对严峻的形势与社会正常生活的暂时断裂和情感的波折,用艺术凝聚意志,抚慰心灵、传播防控知识,无疑是艺术表达的核心。而如何直抵人心的“时效性”,在整个表达中既是主体又是灵魂,并与战疫的宏观变化和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而招贴、漫画的创作,在围绕和跟进战疫变化的需求中,则凸显出其形式的鲜明特色。从招贴《致敬逆行的白衣英雄》,或以“口罩符号”的意象,构成的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的屏障,到科学防疫的方法等,不仅进行了“危难时刻见真情”的人性呼唤,而且以简洁易懂的图形和集成化的视觉冲击,解读着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效率与攻坚克难的信心。而漫画则在夸张、比喻及象征的整合中,让人们看到了幽默与讽刺的特色和直击时弊的力量。郝延鹏的漫画《特效药》,以惊奇幽默的契合,将“宅”字与显异的“房型药片”同构;田楠的漫画《韩熙载撤宴图》,以耳能详熟的南唐绘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角色转换与再造的“撤宴”,呈现跨越时空特情下的“不扎推、不聚集”的防疫智慧。而针对疫情“另一种病毒”的传谣、隐、躲等行为的讽刺和良知的追问,都以巧妙而通俗的形象再造,对抽象文字的含义,进行了出乎意料的视觉呈现。体现出艺术表达的认知功能,在特殊时期所具有的“时效性”,以及作者对时机的把握与形象的再造,使“赋意与形”的构建与形意契合的呈现。

  虽然虚拟的重构与表达的整合,有形态的多样和表达形式的多样。但多样并不等于都具有契合主题的精准与切合实际需求的时效。只有通过深刻的社会体验与贴近人性的思考和“智慧”的想象及形态的再造,才能产生直抵人心的质性与文字“力不能及”的视觉。

  所以质性的整合,是一种以变化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切入的智慧。其通过对战疫轨迹多瞬间、多时空的想象与形态碰撞的思考,将表意的元素与形态的附加或重组,来构成一种含有更多意指的信息形态,使人在视觉信息浑然一体的整合中,来体验和接受作者的识见与表达的力量。这对于虚拟性的绘画创作,不仅具备可能,而且还是对作者,在当下“摹照化”的表达被诟病的语境下,是否具有超越素材空间的智慧和想象创造表达能力的检验。如“白衣天使”的造像,在诸多撞车的情况下,苗再新的中国画《印痕》,则别出新裁。在看似对白衣天使影像的“挪移”中,作者以两个时空不同的肖像形态,通过对称性的同构与再造,既展示了“勒痕符号”所不可避免的脆弱和忧伤,又通过与刚毅形神的交织,揭示着抗疫前沿的艰辛和对担当者的敬重。戴政生的版画《2020生命·泰山》以城市、山石与汉字“庚子武汉· 红十字”不同比例的叠加和视觉位置的“刺点”,在如纪念碑的巍然屹立和撼山川、惊天地的凝重中,抹上一笔守护生命的红色,呈现一曲命运共同的交响与众志成城的雄壮。黄立毅的漆画稿《八方支援》,以“以大观小”的视角和开放的空间与宏观的叙事,以及充满关爱温度的情节,将驰援武汉的洪流之势与离别、进入、防护着装、核检、监护、救治,等诸多独立环节的形质,有序而合理地统合并展示在疏与密、内与外、刚与柔的S形空间的延续之中,来呈现和见证2020这一战疫的重大主题。使看似简单的1+1的组合,在通过对契合主题“诉求”的形色,进行“平衡”的再造中,折射着作者的识见与冷静的思考,让整合的结构形态及和谐的整体,呈现着真情实感的诉求与意指的刺点。

  虽然单纯的瞬间再现,相比非常态的整合,会受到一定的时空限制。但在有智慧的表达中,也会以形意的契合,来呈现“绘画性”的韵意与内涵。

  因而战疫绘画“急就章式”的表达,在超越一般创作时间的长度之时,不免会因某些原因,存在着图像雷同的“短板”与并非走心的不足。但在有智慧的佳作中,其突出的“时效性”与识见的“整合性”,在切入一定的反思之时,将关爱与敬畏的情感和抚慰人心的需求,通过坚韧与忧伤的张力,为可敬而伟大的战疫“逆行者”,献上了平凡而有良知的敬重,留存了抹不去的集体记忆。

  同时,也为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如何呈现更加深刻的识见与时间磨砺的精品力作,奠定了可为的基础与有为的空间。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