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艺术测评并非艺术考级

https://www.huajia.cc  2021.08.23 15:41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自2020年10月两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因为应试教育催生了学科应试培训,一些热衷教育市场化人士从中看到社会艺培商机,随即按照自己理解,研发艺术考级或考试方案,打着美育权威机构名义,搭建所谓艺术素质测评服务平台。所以有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美育研学管理技术中心”冒用教育部名义搭建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服务平台的声明》。为什么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要由学校组织实施,美育纳入考试与社会艺培机构无关,此事值得一说。

  2015年教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艺术教育制度性文件,目的在于“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个文件颁发对于学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改变艺术教育边缘化,落实学校素质教育,强化以美育人具有重要作用。同年,国务院也首次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到2020年的中办、国办文件进一步提出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从教育部艺术素质测评到美育进中考的提出,始终围绕学校美育要求,坚持以美育人目标,但是一些进行特长生培训和艺术考级的社会机构却听不懂。本来是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实施美育教学评价的行为,却被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拉来作为“虎皮”。一些受艺术功利化以及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至深的人,以他们的教育市场敏锐营造社会舆论,制造家长焦虑吸引艺术生源。把美育评价的艺术素质测评指标转换为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考级,必然造成学生将学习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具体物化,背离艺术认知丢弃理想追求。社会机构来搞艺术测评,岂止是将艺术教育功利化,干扰学校美育工作,而且附庸学科类培训方式,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破坏了社会艺术教育良好生态。

  所幸关注艺术教育的有识之士和心系国家未来的政府部门,早已深切关注艺术教育的问题所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宋亚平、政协委员李心草分别提出取消儿童美术、音乐考级,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针对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全面部署,重磅开展“双减”专项综合治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两办文件要求各地做好“双减”工作同时,提出“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仔细掂量这段话的意思,企图借助儿童艺术考级作为培训招生噱头有悖美育导向,社会机构以艺术考级参涉学校艺术测评的动念可以休矣!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