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杰出驭者 不朽名师

2024.08.06 08:27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噩耗传来,邵大箴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哀信袭人,悲心难已。一时间,大家都难以接受。

  去年11月,我在北京的展览,邵先生欣然前来,开幕式上还慨然致辞。他前后坐了几个小时,话不多,却始终面含微笑。我的那个展,题为:所念皆山。邵先生出身长江之畔,浸润在大山大水之中,对山水最有会心。今年元月5日,大家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大型画展,为几位先生的九十高龄祝寿,其中便有邵先生。那天邵先生莅临,并在开幕式上致辞,斯文正气,掷地有声。他对中国绘画寄以厚望,对时下的一些风气给予批评,并倡言: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画,我自心存宽广。大音希声,大象永存!今天想来,这一席话直若邵先生给予我们的最后的赠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艺术大地上,活跃着一批优秀的理论工作者,一方面他们戮力研究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积极编译和推介世界上优秀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流派,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解放思潮和深刻转型,为新一代的艺术青年的成长提供鲜活的精神和思想的武器。另一方面,他们立足中国美术的教育和发展,沟通古今,融汇中西,以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来构建中国的美术理论与美术史学的学科建设。邵大箴先生正是这批卓有影响的理论工作者中最杰出的代表。六十年来,邵先生耕耘勤励,著述不辍,为中国的美术理论和史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孔子曾经面对众人的评说,自励是驾驭马车的人,却不是车上的射手和枪手。理论研究工作正如驾驭马车,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正是从他们那里收获武器,汲取滋养,掌握思想的力量;正是从他们那里,借助马车,获取广袤的视野和一个时代的精神之力,实现时代的艺术创造。我们这一代人,伴着时代成长,有谁没有读过他的文章,有谁没有从他所精心编辑的《美术》《世界美术》《美术研究》中收获精神滋养?邵先生正是以他突出的造诣、丰繁的著述、深刻的识见,而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的精神导师,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战车的驾车人。

  前段时间,《邵大箴美术批评文集》新书发布。文集囊括了邵先生六十多年来的美术批评文章,既展示了中国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时代历程,又彰显了他的关于中外美术批评方面的深刻思想。这个文集首先以六十多年的美术批评的视野,铺展开中国艺术时代创作的宏大画卷,凸显了他的具有深刻中国印痕的美术批评思想的演进历程。这个历程兼及现代艺术创作的东西两岸,聚焦改革开放艺术转型的众多命题,其时代性、前沿性的生动特征格外明晰。这个文集还突显着理论建设的宏大关怀。真正的艺术批评不仅是解剖现象,提出批评,而且是以深刻的识见来提出饱满的伦理价值,呈现批评性的人文力量。邵先生的批评视野的核心中总蕴涵着世界优秀文化的博大关怀,蕴涵着中西优秀传统融合的伦理关怀,并以此来剖析具体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现象,以更饱满的义理之光来照亮批评的田园。这个文集还集中地体现了邵先生这一代理论家的质朴之风。在他的文章中,没有光怪陆离的观点,更无离经叛道之说。他总是扣牢问题本身来析解问题,总是聚焦现象来澄明现象,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批评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朴实而华的特点,为中国的美术批评作出卓越的榜样。

  邵大箴先生热心水墨画的创作。他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时,曾系统学习过油画和水彩,但他更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的水墨画。他在《踏遍青山人未老》中慨然谈到:我觉得水墨画更亲切,最自然,到现在画了几十年了,画起来自己感觉很愿意画,很得手。他的水墨画尺幅虽小,但视野却宏大。烟山远霁,空濛翻转,山止川行,风禾尽起,自有一种生生之气。他的笔墨中涵着一种飘洒,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尽显陶然生机。我曾将之称为一种诗性的表达,一种烟山如水的诗性表现。年初的那个展上,展出了几张他的较大尺幅的画,笔墨放逸,生机盎然。我曾向他表示心中的喜欢。他的会心一笑,此刻仍如在目前。

  邵先生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功不可没。中国油画学会成立近三十年,始终受到了邵先生的关怀和指导。思想马车真驭者,艺术长征感名师。邵先生的宏博的理论研究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我们一代人,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中国的美术创作中,活在时代中国美术工作者的心中。


  】【关闭
 


  • 相关画家 

  • 相关美术馆 
美术馆: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