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实验水墨”的两位重要人物刘子建、张羽在2006年分道扬镳了,个中原因有些“罗生门”,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矛盾的公开化是在2006年刘子建出了两本书之后。这两本书,一本是刘子建自己写的《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一一个实验水墨画家的个人史论》,是刘子建以自已的经历为线索,呈现实验水墨的发展历史,正如书名指明的一样,书中写了很多别人的事情,按作者的说法是“不是亲历的不写,这是原则”。另一本是殷双喜主编的《当代艺术中的刘子建—一个实验水墨画家的个案研究》,这是一部评论文集,集中了历年来批评家对刘子建艺术的评论。两人不再往来之后,实验水墨画家群也就再没有大的集体活动。目前“实验水墨”中的一些艺术家转入装置、影像、行为等更为当代的方式,也有人如刘子建依然坚持架上的初衷不改,反而更加精进执着。时下水墨已经成为时尚和流行,实验水墨作为一个群体或阵营,在完成了它前卫的历史任务之后,已不再具有颠覆性的思潮指向了,艺术家的艺术就回归到各自的语言创造和当下表达了,在我看来他们是继续探索与完善个人化的艺术语言,还是另辟路径转入新的行当,这些都无可厚非。
注:
1, (《我为什么关注"实验水墨"》载《中国实验水墨》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 年。)
2,(见《广东美术家》2003年第二期》广州,2003年)
3,(刘骁纯 《扬长避短》载《二十世未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一1》天津扬柳青画社,2003 年。)
4,(批评家言论,均见《'98上海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文集》,上海美术馆,1998年。)
5,(《石果1994年1月26日给刘子建的信》,见刘子建《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一个实验水墨艺术家的个人史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6,《张羽1994年10月3日给刘子建的信》,见刘子建《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一个实验水墨艺术家的个人史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7,(批评家言论见皮力《“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綜述》,载《江苏画刊》2003年第9期)
8,(卢辅圣,郎绍君,皮道坚《思潮与情境——当代中国画略论》载《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中国画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
9,(吕澎《实验水墨》,载《实验水墨回顾》,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10,(批评家言论,均见《'98上海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文集》,上海美术馆,1998年。)
11,( 殷双喜《在形式与观念之间》,载《江苏画刊》1999年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
12,(皮道坚《现代水美回首长安》,载《粤港信息报》1999年1月9日。)
13,(皮道坚《从艺术史和心灵史看90年代实验水墨》,载《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14,(殷双喜《实验水墨的文化意义及收藏》,载《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15, (见广东美术馆编《中国·水墨实验2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
16,(王璜生《谋求一个对话空间》,载《水墨实验2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
17,(皮道坚《发言:实验水墨回顾缘起》,载《实验水墨回顾》,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18,(玛汀奥伯利夫人《中国·上墨》前言, 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2005年。)
19,(见埃马纽埃利·林国《中国水墨:一种艺术形式的复兴》载《中国·上墨》前言, 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2005年。)